科海工程檢測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聯(lián)系電話:18523980555
聯(lián)系座機:023-63210977
聯(lián)系地址:重慶市渝北區(qū)余松一支路7號龍湖紫都星座B棟5F
發(fā)表時間:2024/8/29 18:16:00
5到7月,是青海蟲草集中采挖期。牧民們放下手中活計轉變?yōu)?ldquo;逐蟲草而居”的采集者,只為獲得一年里最重要的收入,就連小孩也會放“蟲草假”跟著上山。
要問他們這段時間里,什么最可怕?不是幾十天風餐露宿野外勞作的艱辛,而是雷電。據(jù)青海省氣象局統(tǒng)計,2000年至2023年,青海南部地區(qū)蟲草季共發(fā)生雷電災害84起,僅2022年就發(fā)生了22起。
蟲草采挖多在人跡罕至處,預防雷擊單靠增建防雷設施不現(xiàn)實。怎樣讓大家了解風險、避免受傷害?科普,成為重要方式。于是,每到采挖季,青海氣象工作者帶上科普書、扛著音箱、掛上大喇叭甚至騎著馬,想方設法把科普知識帶進雪山草原。
最終實現(xiàn)雷電災害起數(shù)、死亡人數(shù)、受傷人數(shù)“三下降”。轟鳴的雷電不再讓人聞風喪膽,7月,挖蟲草的牧民采到“真金白銀”,更可以平安下山。
“軟黃金”與致命危險
“挖蟲草時,打雷后沒能及時下山怎么辦?”幾乎每一年,青海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海玲都要向采挖者發(fā)出這個問題。自此,一場“小型研討會”啟幕了。
“找個草棚涼亭躲一躲?”“很危險,應該遠離沒有防雷裝置的孤立小建筑。”
“大家抱在一起?”“千萬不要擠在一起,應該拉開一些距離。”
“可以趴在地上嗎?”“不可以,你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大了,跨步電壓的概率就會增多。”
“那什么姿勢比較好?”馬海玲給出正確答案:“找低洼處蹲下,雙腳并攏,雙臂抱膝,頭部下俯,盡量縮小暴露面積。”
看起來簡單的知識,一遍遍講授,雖不容易卻有效果。今年5月,馬海玲在治多縣科學防御雷電知識培訓會講完防雷科普課后,“一位藏族老鄉(xiāng)使勁抓住我的手,用藏語說講得特別棒。”即使年復一年與牧民打交道,她依然會被老鄉(xiāng)們的質樸感動。從事防雷工作近30年,馬海玲幾乎去過青海每一個縣,也關注到近年來出現(xiàn)的劇烈的雷暴天氣。她分析蟲草采挖季雷擊災害多的原因有三:一是氣候變暖背景下,下墊面溫度抬升造成云底高度降低,雷云和地面高溫相交織易起對流,導致雷雨天氣增多;二是蟲草采挖點多處于高山峻嶺、峽谷溝壑處,云底高度較低,容易擊穿空氣;三是采挖人員比較集中。
2024年3月12日,馬背上的“防雷減災”宣講隊成員向牧區(qū)群眾普及雷電災害防御知識 圖/祁緒龍
蟲草有“軟黃金”之稱,每年春夏之交,青海省20多萬人上山加入“淘金”大軍。而挖蟲草,艱辛且危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氣象局業(yè)務科科長唐生昊還記得2018年參加一次雷擊事故調查時的心痛。在威力巨大的雷電之下,個人渺小又脆弱。在山上,牧民即使收到雷電預警信息,有時也很難及時撤離,所以學會應對、懂得避險極為關鍵。怎樣讓更多人學會科學避雷?“科普是最直觀的方式。”那次事故調查后他堅定地認為:“把防雷知識告訴大家,能挽回人的生命,比發(fā)文章、獲獎更有意義。”
在青海氣象部門,有此想法者眾多。青海省委、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也多次作出部署,要求以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雷電災害及避險知識,增強群眾避災意識和能力,探索加強蟲草采挖人員的防雷專項服務機制。
一項集多方全力的系統(tǒng)科普工作就此啟動。
給老百姓講科普,要有給老百姓的講法
近幾年,青海氣象科普工作者和挖草人一起忙碌起來。工作如何開展的?
首先,要有一套人馬。過去,氣象部門開展防雷科普“單打獨斗”多;現(xiàn)在,由省政府牽頭,氣象聯(lián)合應急管理、教育、民族宗教、農牧等部門組成聯(lián)合宣講隊伍。保守估計,有1388人次參與進來。
其次,科普講給誰,怎么講才有效果?
政府部門有科普需求。目前,青海省8市(州)41縣政府均出臺規(guī)范性文件,建立氣象災害預警“兩個叫應”(內部叫應和外部叫應)應急響應聯(lián)動機制。玉樹、果洛州政府成立州縣鄉(xiāng)三級防雷減災工作專班,落實各相關單位“一把手”防雷安全責任制。那么,政府部門針對蟲草季防雷科普怎么行動呢?青海省氣象局與地方黨校協(xié)作,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各級干部培訓教學體系,并把防雷安全知識納入鄉(xiāng)村振興宣傳教育培訓體系,面向州縣級一線干部培訓授課。
蟲草采挖人是關鍵群體。防雷課被直接搬到了山上。所講授的內容,既要簡單,又要科學。“要實實在在,講清楚每種預警信號,分別對應什么措施,還要結合牧民生活習慣,把措施想得更細致。”馬海玲解釋說,“比如,在戶外身上不要帶金屬首飾、不用金屬挖掘工具,避免成為導電體。要面對面、手把手教,還要告訴他們?yōu)槭裁础?rdquo;
2024年5月15日,“防雷減災”宣講隊成員進牧戶宣講現(xiàn)場 圖/張琪
再次,科普也要講“掏心窩子話”,讓人更理解和認同。
藏語科普逐漸成了宣講隊的主要語言之一。“科普要接地氣,語言是溝通的最基礎的。”唐生昊等很多漢族干部現(xiàn)在也能用當?shù)卣Z言講起科普。
多語種的科普書經常被人們主動帶走。2019年,馬海玲四處籌措資金、收集相關資料,想為少數(shù)民族農牧民編制一部看得懂的雷電災害防御知識手冊。如今,這本以漢藏蒙三種語言撰寫的《農村牧區(qū)雷電災害防御手冊(漢藏蒙文對照)》科普作品已免費發(fā)放1萬余冊。
最后,巧妙的科普方式總能產生意料之外的收獲,于是創(chuàng)新的步子就大膽地邁了出去。
果洛藏族自治州組建了馬背宣講隊,馳騁于高原、蹚過水溝、躍過草甸,深入村落,把科普送進了牧區(qū)。
玉樹藏族自治州探索創(chuàng)新“小手拉大手——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每次給中小學生講課,給他們布置一個任務,要把今天講的知識交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隔壁叔叔阿姨。”讓宣講隊欣慰的是,每次都能收到小朋友們的熱烈響應。
乘著短視頻新媒體的風,青海氣象科普工作者制作藏漢雙語科普視頻《守護生命之光——蟲草采挖季防雷科普視頻》,漢語、康巴語、安多語三語的動畫《雷電那些事兒》等,通過微信、抖音等平臺發(fā)布,讓牧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
馬海玲親眼見到,“授課現(xiàn)場”在發(fā)生變化。過去,在很多牧民的意識里,雷擊事故常常與迷信聯(lián)系在一起,即使專家講得聲嘶力竭,聽眾似乎也沒什么興趣。現(xiàn)在,每次講完課,馬海玲就被牧民團團圍住。今年世界氣象日,宣講隊伍正好趕上當?shù)?ldquo;鄉(xiāng)村大舞臺”演出,馬海玲直接登臺講了一課,講完,臺下掌聲不斷。
不止于科普,還伴隨機制、科技的創(chuàng)新
“現(xiàn)在的天氣很復雜,來我們這里挖蟲草和做蟲草交易的人越來越多,現(xiàn)在,很少聽說有人被雷電襲擊的事件。”今年,果洛藏族自治州蟲草市場的孫老板有了一個新發(fā)現(xiàn),“氣象部門和有關單位做了很多雷電知識的宣傳,而且都是藏漢雙語版”。
但實際上,為了守護大家的安全,青海蟲草采挖季雷電災害防御科普不只是講堂課、發(fā)本書,也不只在蟲草采挖期開展。強大的合力來源于黨委和政府統(tǒng)籌協(xié)調“一盤棋”、各基層組織沖鋒在先“一面旗”、各級各部門協(xié)同作戰(zhàn)“一股繩”、織密責任鏈條“一張網(wǎng)”、充分發(fā)動群眾打通末端“一公里”。
迎接采挖季,各級政府部署在前,逐級分解雷電災害防御工作任務??紤]到青海省雷電災害活動高發(fā)區(qū),與群眾采挖蟲草的區(qū)域和時段重合,容易形成疊加效應,省氣象部門連續(xù)兩年提前研判青海南部地區(qū)雷電災害致災危險性,完成青南地區(qū)蟲草采挖季雷電災害分析決策咨詢報告,為黨委、政府部署雷電防御工作提供支撐。
在采挖季,責任壓實到基層。氣象部門加強強對流天氣跟蹤監(jiān)測分析,提早發(fā)布預警信號。收到預警信號,州應急管理局負責第一時間發(fā)布到各市(縣)政府,各市(縣)政府第一時間發(fā)布到各鄉(xiāng)鎮(zhèn);各鄉(xiāng)鎮(zhèn)第一時間發(fā)布到各村委會和蟲草采挖卡點;在沒有通信信號的蟲草采挖點,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村委會安排專人第一時間到蟲草采挖點通知相關人員。各蟲草采挖卡點及巡山工作人員收到預警信號后將及時疏散蟲草采挖人員下山。
近年來,青海氣象部門也在不斷提升“硬實力”——優(yōu)化雷電監(jiān)測站網(wǎng)布局,建成雷電觀測站33個、大氣電場儀站6個,開展雷電災害關鍵區(qū)域、敏感區(qū)域風險評估和區(qū)劃,推動災害應對關口前移;建立三維閃電時間—空間—頻次衛(wèi)星遙感數(shù)據(jù)集,建設災害風險管理平臺,實現(xiàn)地閃頻次、雷擊點密度及強度可視化展示,提升雷電監(jiān)測評估預警服務數(shù)字化、信息化、集約化水平。
眼下,青海蟲草季過去,各項防御工作依然沒有結束。“總結提煉,把好的措施固化下來。”唐生昊說。
在下一個采挖季來臨前,新研究、新想法已經在氣象部門醞釀——“做成品牌”“再出本冊子”“多做些短視頻”……馬海玲腦海里已有幾個新點子,希望明年能及時帶到山里。
(作者:趙曉妮 李倩 張琪 責任編輯:張林)
來源:https://www.cma.gov.cn/2011xwzx/ywfw/202408/t20240828_6513985.html